国务院这份《关于深入实施"人工智能+"行动的意见》刚发布,朋友圈就炸开了锅。看着满屏的"重大利好""历史机遇"。
这份文件确实分量十足——加强智能算力统筹、推动AI产业升级、优化全国智算资源布局。券商研报里那些激动人心的预测我都快能背出来了:AI算力需求爆发式增长、产业链迎来共振、2025年后投资机会值得期待…
但作为一个在资本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江湖,我太清楚这些光鲜亮丽的表面下藏着什么。记得2007年"十一五"规划发布时新能源概念股集体狂欢的场景吗?当时多少人冲着政策红利杀进去,最后却成了山顶的守望者。
一、木偶戏背后的牵线人
展开剩余75%决定股价走势的从来不是政策本身,而是交易行为。这就好比看木偶戏,普通观众只看到木偶在台上活灵活现的表演,却看不见幕后操控的那双手。
咱们大A股市场更是如此。政策消息、业绩分红、资金流向,这些都是摆在明面上的木偶,目的是让散户相信自己的眼睛。而真正的王者,是那些躲在幕后的机构资金。他们就像经验丰富的牵线人,每一个动作都经过精心设计。
这些牵线人的操作当然会留下痕迹。就像老猎手能通过雪地上的脚印判断猎物的去向一样,我们也可以通过量化数据捕捉机构的动向。这不是什么玄学,而是经过长期验证的市场规律。
二、血淋淋的现实案例
今年初那波500点行情还记忆犹新吧?当时8连阳的盛况让多少人热血沸腾。但结果呢?很多股票涨得快跌得更快,等到散户反应过来时,早已深套其中。
看看「紫天科技」这个活教材:
8个交易日20%的涨幅确实诱人,但2月23日之后的一路下跌更让人心惊。刚开始跌幅小的时候很多人不当回事,结果越陷越深。这就是典型的"温水煮青蛙"。
但如果能提前看到机构资金的行为数据呢?
这张图里的橙色柱体是「机构库存」数据,代表机构正在积极参与。很明显,除了最初那段时间,之后机构根本就没怎么参与。没有机构撑腰的股票就像没有根的浮萍,再好看也是昙花一现。
PS:
上文图中的橙色柱状,是我用系统观察的「机构交易特征」数据叫做「机构库存」。
如果「机构库存」数据越活跃,那就意味着参与交易的机构资金越多,机构资金参与的时间也越长。
如果机构资金长时间参与一只股票,那么它的态度其实很明确。
如果不看好的话,会持续参与一只股票的交易吗?显然是不会的!
反过来看「瑞丰高材」:
用系统观察「机构交易特征」,能看到「机构库存」数据持续不断,说明机构资金几乎全程参与,结果股价翻了两倍多。这就是有机构和没机构的本质区别。
回到开头的算力产业。政策确实给行业带来了春风,但具体到个股上又是另一回事了。就像前文说的,决定股价的不是行业前景,而是机构资金的真实态度。
现在市场上充斥着各种关于算力芯片、AI服务器的美好故事。但作为过来人我要提醒你:越是这种时候越要保持清醒。别被表面的热闹迷惑,要看清资金真正的流向。
我见过太多散户抱着"这次不一样"的幻想冲进所谓的热门板块,最后却成了别人的提款机。记住,在这个市场上活下去的关键不是预测未来,而是读懂当下。
好了,本篇就到这了,赠人玫瑰手有余香,谢谢点赞。
声明
以上相关信息是本人在网络收集,希望大家喜欢!
部分数据、信息,如有侵权,请联系本人删除。
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与操作。所有以本人名义涉及投资利益关系的,都是骗子。
发布于:上海市京海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